生豬期貨運行穩(wěn)健 價格反映市場預期
2021-10-18
文章來源:期貨日報網 發(fā)布人:沙怡含
9月27日,我國生豬期貨首個合約LH2109在運行175個交易日后順利摘牌。作為我國首個活體交割期貨品種,生豬期貨在今年初上市后恰逢我國生豬現貨市場的下行周期,在此期間LH2109合約經歷了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,意味著生豬期貨合約規(guī)則設計及市場管理得到了市場全面的檢驗。今日起,期貨日報特推出“生豬期貨首個合約圓滿收官”系列報道,對生豬期貨LH2109合約上市以來的整體情況進行梳理,客觀反映生豬期貨市場運行及發(fā)揮的功能作用,以期為后續(xù)生豬期貨服務實體經濟打開更多思路。
1月8日,我國首個畜牧期貨品種和活體交割品種——生豬期貨在大商所掛牌上市至今,總體來看,運行平穩(wěn),市場交易理性,期貨價格較好反映了市場預期,為市場功能的逐步發(fā)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市場運行平穩(wěn) 成交持倉穩(wěn)步增加
相關數據顯示,截至9月27日,生豬期貨共運行175個交易日,總成交量331.95萬手,總成交額1.03萬億元,日均持倉4.25萬手。其中LH2109合約成交量190.97萬手,總成交額6591.13億元,日均持倉1.67萬手。
期貨日報記者梳理發(fā)現,上市以來,生豬期貨市場的市場運行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。具體來看,第一階段為1月8日至2月10日,即生豬期貨上市至春節(jié)前,上市初期市場關注度高,成交、持倉活躍,日均成交量、持倉量分別達到1.77萬手、2.20萬手;第二階段為2月11日至5月7日,春節(jié)后現貨市場進入淡季,期貨市場逐步進入平淡期,生豬期貨成交、持倉下降,日均成交量、持倉量分別為5418手、1.71萬手;第三階段為5月8日至6月22日,5月中旬起,現貨市場價格開始大幅下跌,期貨價格隨之大幅下降,產業(yè)鏈風險管理需求大幅顯現,市場交投開始逐步活躍,日均成交量、持倉量分別達1.81萬手、3.44萬手,比上一階段分別增長了234.03%、101.58%;第四階段為6月23日以來,現貨價格出現小幅反彈,市場對未來行情判斷出現分歧,產業(yè)鏈風險管理需求進一步持續(xù)積累,多空雙方交投活躍,日均成交量、持倉量分別達3.01萬手、7.38萬手,較上一階段增加了66.08%、114.36%。
作為首個摘牌和完成交割的生豬期貨合約,自上市以來,LH2109合約成交、持倉情況與生豬期貨總體情況也基本一致,其中自1月8日上市起至7月29日期間為生豬期貨主力合約,進入8月以來受臨近交割影響,LH2109合約成交、持倉逐步減少,9月13日起無成交、持倉。
9月1日,LH2109合約開始首次交割配對,當月共配對交割20手,包括5手車板交割,15手倉單交割,涉及9家賣方會員的13個客戶、10家買方會員的10個客戶和6個交割庫。20手交割均為每日選擇交割(由賣方主動提出交割申請)。其中,16手交割配對為現場提貨,共出欄生豬2131頭,出欄生豬均重117公斤;買方選擇協(xié)議交割方式自行交收3手,交割庫回購1手。16手現場提貨的交割中,買方接貨后省內處理10手,跨省調運6手。整個交割平穩(wěn)順暢。
價格反映預期 期現價差最終收斂
從生豬期貨近9個月的價格走勢來看,受生豬養(yǎng)殖恢復影響,生豬期貨上市以來期貨與現貨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。其中LH2109合約從掛盤價30680元/噸跌至交割結算價13265元/噸,總體跌幅56.76%,運行期間未出現價格連續(xù)大幅漲跌或連續(xù)停板的情況。
有市場人士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,自生豬期貨上市以來,我國生豬現貨供求關系發(fā)生了巨大變化,從現貨價格來看,河南地區(qū)生豬價格從年初的35520元/噸下跌至目前的12060元/噸左右,跌幅66.05%。同期LH2109合約價格雖然也受現貨影響呈下跌趨勢,但總體跌幅小于現貨。“總的來看,LH2109合約價格波動相對現貨更加理性,未出現恐慌性下跌,在現貨價格下降的大環(huán)境下為穩(wěn)定市場預期發(fā)揮了作用。”國泰君安期貨農產品首席分析師周小球說。
此外,作為反映9月份現貨供需關系的合約,LH2109合約價格的走勢與現貨整體一致,并伴隨交割月的不斷臨近期現貨相關性不斷提高。數據顯示,截至9月27日,生豬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相關性為0.78。特別是5月中旬以來,受現貨市場產能恢復預期影響,生豬期現貨價格持續(xù)下跌,隨著今年上半年生豬價格持續(xù)下跌,生豬期貨價格受現貨影響,總體開始呈下降趨勢,相關性逐步提高,其間生豬期現貨價格相關性達0.85;進入8月后,隨著交割日期臨近,期現價格走勢已高度相關,達0.91。
記者發(fā)現,自上市以來,生豬期貨價格合理反映了今年上半年的市場預期變化,與現貨價格相關性不斷提高,進入交割月后期現逐漸收斂,最終實現回歸。
對比今年上半年生豬期、現貨市場價格走勢來看,格林大華期貨生豬研究員張曉君表示,生豬期貨整體上客觀反映了市場對9月份生豬供需狀況和整體看跌豬價的理性預期。
“具體來說,生豬上市首日,9月合約結算價28290元/噸,與當時現貨價格36000元/噸左右相比,反映了當時市場各方對9月生豬價格下降的預期;緊接著在上市初期,受生豬養(yǎng)殖產能的快速恢復,以及外購仔豬養(yǎng)殖利潤下跌影響,市場預期9月交割時生豬價格將下降,因此LH2109合約價格低于現貨,價差最大時期貨價格相比現貨低10000元/噸左右;春節(jié)過后,各地出現生豬疫情,市場開始擔憂生豬產能恢復速度受到影響,并認為9月交割時生豬市場將進入旺季,因此LH2109合約價格高于現貨;最后隨著9月交割臨近,期現貨價差逐漸縮小,進入交割月前,LH2109合約基差為95元/噸(期貨升水),占現貨價格比約0.68%,期現貨價格完成回歸。”張曉君說。
從不同合約的價差關系看,比如在7月16日,生豬期貨9月合約結算價為18295元/噸,明年1月合約結算價為18840元/噸,這兩個價格分別反映了市場對9月中秋和明年1月春節(jié)前消費旺季的預判。對于9月的生豬市場,期貨價格表明雖然9月生豬價格將比目前有所上漲,但漲幅有限。對于9月后至春節(jié)前的生豬市場,期貨價格表明春節(jié)前銷售旺季價格將高于9月。
在張曉君看來,當前生豬期貨近、遠月合約的走勢反映了市場對未來豬價預期的差異,其中近月合約反映基差回歸交易邏輯,主要原因為年底之前市場供給充裕,季節(jié)性消費好轉提振,無法抵消四季度出欄增加和凍品庫存的壓力,因此現貨價格維持低位運行,反彈空間有限。
“生豬遠月合約則是在交易去產能邏輯,當前養(yǎng)殖虧損幅度加劇,農業(yè)農村部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結束了連續(xù)21個月的增長,環(huán)比下降0.5%,這可能表明去產能之路已經開啟,目前市場對LH2205和LH2207的相對遠期的合約也相對樂觀,但也未過分盲目。”張曉君說。
周小球則表示,農業(yè)農村部數據顯示,2021年6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達到峰值,若按出欄周期推算,預計本輪豬周期底部未至,現貨價格仍有下行空間,產業(yè)客戶仍身處寒冬中,市場對未來現貨價格預期較差,期貨價格發(fā)現功能將持續(xù)指導產業(yè)合理安排經營生產計劃。